中文

中文 EN

2020下乡 | 综合绘画系第一工作室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2-11-16

 

福鼎·福建

 

 

 

 

 

 

 

 

前言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第一工作室本次社会实践课程选择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共有二、三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30人在海边采风创作。此行的五个写生点分别是小白鹭村、黄岐村、官城村、水澳村和敏灶村,这些写生点极具山海景观特色,沙滩宽阔,坡缓浪静,岸边树木葱郁、奇峰峭壁。社会实践课程一直是我们的教学传统,它展示了时代主题视野之下的社会景观,是我们了解社会的受教之路,也是培养我们艺术创造力的学习之路。通过三周的课程,同学们了解到各个写生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培养和训练了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找到了自己创作的出发点,并转化为一件件有着真情实感的艺术作品。

 

——李振鹏

 

 

 

 

 

 

 

 

 

 

 

 

 

黄炜清

 

本科生 作品

蜉蝣是一份寄思,寄着这飘零的杂物,思忖这世间的潮动与流向。

水图,无非是我的一份幻想,一份对海的幻想,一份画海的情怀,没有人会为你的情怀买单,但就这当下的浮躁,滚动的乱流,每一份情怀都值得被思考,华夏千年,从来便是浪漫。

 

《浮游1》 110×130cm  综合材料

 

 

《浮游2》 90×130cm  综合材料

 

 

 

 

《水图 .1.2.3》

 

 

 

 

李宇

 

本科生 作品

我听见海的声音,闻到海的气息,看见海的颜色,触到海的温度,尝到海的味道。

 

《交织2》 58×58cm  综合材料

 

 

《织4》 19×21cm  综合材料

 

 

《织6》 50×60cm  综合材料

 

 

《织7》 50×60cm  综合材料

 

 

《丛》 50×60cm  综合材料

 

 

 

肖金容

 

本科生 作品

在福鼎时,我时常盯着眼前那块被网掩住的海,沉闷的黑色方块之间,将网与海面缝起来的竹竿高高竖起。日复一日的涨潮退潮,黑色方块浮浮沉沉,忽隐忽现。构成黑色方块的紫菜在海水浸养下肆意生长,渔民与海也被竹竿缝在了一起。

 

《海上的紫菜网1》 45×35cm  水性材料

 

 

《海上的紫菜网2》 45×35cm  水性材料

 

 

《写生1》 20×30cm  水性材料

 

 

《写生2》 20×30cm  水性材料

 

 

《写生3》 20×30cm  柳条

 

 

 

杨廷娸

 

本科生 作品

宁德的窗和门里有着另一个世界,承载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刻下的痕迹,一笔一划,有深有浅,我用眼睛收集他们的颜色与形,试图捕捉这个世界的蛛丝马迹。

 

《窗外1》 40×60cm  综合材料

 

 

《窗外2》 40×60cm  综合材料

 

 

《窗外8》 15×20cm  综合材料

 

 

《窗外10》 15×20cm  综合材料

 

 

 

 

余婧双

 

本科生 作品

此次在宁德的下乡经历是整个2020年中最刺激我创作思路的一段时间。从长期疫情的压抑时期过渡到“共存”阶段,所有生命体的方式,可观的理想,空间的限度的话题不断被提出。在海边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自我释放,与物象的对话一般不太需要过多的回应,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发问。

总体的绘画呈状态于我而言是一种突破和转折,意识更新。在下乡的过程中一方面假想体会,放空思维,一方面收敛过度漂浮的情绪和感性,重新审视观念的存在。绘画中落到笔纸之间的本能动力和转移制作,知与行……这些矛盾总是不断被提出。

 

《海以西,游记》 74×50cm  综合材料

 

 

《写生小稿3》 16开  纸本

 

 

《写生小稿4》 16开  纸本

 

 

《写生小稿5》 16开  纸本

 

 

 

 

黄宜亭

 

本科生 作品

下乡作品主要是围绕福建小白鹭的自然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构成的。我想将这段福建的生活感受赋予在画面上,将自然,舒适,快乐流动在画面中。收集了一些觉得有趣味性的元素进行组合,高山,阶梯,鱼群,房屋和渔网是我主要的绘画对象,希望能再现当时感受到的小白鹭的生命力与开心的下乡生活。

 

《夜景》 30×40cm  碳条

 

 

 

《发芽》 40×60cm  综合材料

 

 

 

 

郑佳佳

 

本科生 作品

海浪声伴我苏醒,也伴我沉睡,海面咕咚冒出沉睡的氧气,每一个破裂都是生命的呼吸,鲸鱼不会渴死在大海,它们不曾感受海风的呼吸,我又在哪呢?人们都在哪呢,是痛苦的喘息,还是快乐的欢心?人心在世,浮浮沉沉,渔村的人们,年岁如陈酿的老酒,心地却如那浮球,永远浮浅于人间。

 

《潮》 80×80cm  综合材料

 

 

《深海》 80×80cm  综合材料

 

 

《萤》 30×30cm  综合材料

 

 

 

 

黄明譞

 

本科生 作品

我知道海其实没有在向我呼唤,它⾃顾⾃地波涛汹涌,累了就安静下来。它从来不能被掌控,神秘可爱。⼈在⼀个极度真诚的事物⾯前,也会⾃然⽽然地毫⽆保留。海就是这样,我虽⽆法真正融⼊它,却能安⼼表露⾃⼰最原始的情绪。我会⼀直平静着看海浪翻滚、欣赏它的随性,有时愉悦到想要跳舞、想要演奏,想要放声⼤笑,于我⽽⾔这⼀切都是融洽的。我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对海,这是对它最好的致意。即便我渺⼩如尘埃,我也愿意将⼈类微不⾜道的浪漫与海相衬。

 

《海盐狂欢2》 70×90cm  胶泥丙烯

 

 

《海稿4》 15×20cm  色粉水彩

 

 

《海稿5》 15×20cm  色粉水彩

 

 

 

 

周风散雪

 

本科生 作品

在两周的写生时间里,我们在福鼎县的各个村庄里奔走。这些村庄虽然都分布在这些丘陵地区,但每个村庄都有不同的生活和风情,或吃山或吃海,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启发不一样的理解,从而表达出各不相同的画面。大学的最后一次写生非常充实,感谢这次同行的老师和同学,令这最后一次也充满了意义。

 

《退潮的沙滩纹路1》 30×40cm  水性材料

 

 

《退潮的沙滩纹路2》 30×40cm  水性材料

 

 

 

 

钟盈盈

 

本科生 作品

这次下乡同样去了海边,但是是不一样的海,这里的海野蛮不受控制,常常以凶猛的面目示人,我追着海浪走,试图捕捉海浪上那难以捉摸的粼粼波光,摇曳在波浪中的不安分的船只,也试图记录海浪与礁石结合的历程。

 

《海浪写生2》 20×30cm  纸本柳条

 

 

《浪潮》 80×120cm  综合材料

 

 

《礁2》 40×50cm  综合材料

 

 

《礁3》 30×40cm  综合材料

 

 

《藤壶2》 30×40cm  纸本柳条

 

 

 

 

张仁杰

 

研究生 作品

我们看不见海也看不见山,看到的都是眼前的水和树石。

 

《缸》 50×70cm  布面丙烯

 

 

《网住268亿立方海水》 50×40cm  布面丙烯

 

 

《隔开268亿立方海水》 50×60cm  布面丙烯

 

 

《倒出一块6升的海》 70×50cm  布面丙烯

 

 

 

 

施书勤

 

研究生 作品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方块世界,这个世界在不断的破碎、剥落和重新组合。在福鼎的乡下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村落,它们像是被捏碎后随手洒在海岸边的一样。走进村子,到处都是方块,屋顶上、窗户里、还有朴实村民脸上的笑容中。

 

《方块世界》 15×40cm  纸本素描

 

 

《方块世界—窗》 25×25cm  纸本素描

 

 

《无声系列》 25×25cm  纸本素描

 

 

《有声系列》 15×15cm  纸本素描

 

 

 

 

 

胡佳缘

 

研究生 作品

截取了下乡生活中一些细碎的片段,并进⾏拼贴。

 

《tatter》系列 15×20cm  综合材料

 

 

《fragment》 53×76cm  综合材料

 

 

 

 

李子清

 

研究生 作品

在我看来,写生不仅是简单的物象描摹和再现,而应当视作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在深入观察实景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的构思,写生结束,创作也随之完成。

 

 

 

《习作》系列  8开  纸本水彩

 

 

 

 

 

黄晓辉

 

研究生 作品

十来天沉浸式的下乡时间,能够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观察与体会人文自然,与所处的自然情境建构起某种情感上的联系。

 

《海》 20×16cm  综合材料

 

 

《生长》 20×16cm  纸本素描

 

 

 

 

 

刘啟平

 

研究生 作品

我的下乡创作是对场景再现的形式构成的自我表达。

 

 

 

《谜》系列 26×18cm  纸本水彩

 

 

 

 

邓鹇

 

研究生 作品

渔村海边的礁石很吸引我,它与世界产生了微妙的趋向性,像一个微观世界,这个世界只产生当下生存的需求,随着涨潮退潮变化着,重复着,画面以符号性的语言形式传达叙事性结构。

 

 

 

《逢生》系列  25×25cm  纸本素描

 

 

 

顾彦佳

 

研究生 作品

这次下乡是有遗憾的,因为身体原因,并未彻底的参与创作的全过程,我尽力在有限的时间,挖掘福鼎给予我的感受。初到福鼎留下的第一感受,是病痛折磨下的炫目,福鼎与杭州这一刻并没有相隔千里,仿佛在我眼前的感情和经历之间找到一种转变。我和我今天的经历是我描绘的起点,侵蚀的岩石是创作的主题,也意味着病情的侵蚀。

 

 

《蚀——岩》系列  30×40cm  亚克力丙烯

 

 

 

 

朱雨婷

 

研究生 作品

季风、潮汐、海浪、礁石习以为常的组合,日渐乏味的海边,在下乡第四天的时候写生了这个作品。原来你所见到的每一个普通的元素(比如浪花)它蕴含着独特的味道和激荡,创作过程中更是发现了现实环境给予的自己的张力,作品表达了当时感受。

 

 

 

《风·浪》系列  26×37cm  纸本素描

 

 

《风·浪》系列  78.7×109.2cm  纸本素描

 

 

 

 

 

李振鹏 / 审校

吴欣原 / 编辑

张仁杰 肖今荣 / 整理